跳至主要內容
能源革命:從省電到用不完的電
發電技術的三大飛躍
- 十年前專家說「人類吃光技術紅利」,如今太陽能板效率提升到68%(就像手機充電速度加快三倍)
- 月球挖礦不是科幻:採集特殊氣體「氦-3」可供地球用電千年(1公斤=6000萬升汽油的能量)
- 谷歌用AI管理數據中心,冷卻用電減少40%(就像給空調裝了智能管家)
腦力革命:AI如改變知識生產產
學習速度突破人類極限
- 醫學AI三天讀完3000萬篇論文,診斷準確率超八成醫生(相當於醫學生瞬間獲得50年經驗)
- 建築設計AI能同時生成千套方案,還能自動避開法規雷區
- 「提示工程師」成新職業:年薪百萬的工作是教AI說人話
新型組織:當資源不再稀缺
錢和資源怎麼流動才合理
- 互聯網社區能自主管理億元資金(Gitcoin平台幫開源軟件籌款就像科技界的公益眾籌)
- 腦機接口讓殘疾人用「意念」打字(Neuralink芯片相當於給大腦裝藍牙)
- 家用電池組讓電費省七成,多餘電力還能賣給鄰居(特斯拉Powerwall就像家用發電站
未來挑戰:我們準備好迎接富足時代了嗎?
新科技帶來的新問題
- 超級AI寫小說比人快,版稅該歸誰?(已有AI作品在亞馬遜上架引發爭議)
- 核聚變發電普及後,石油公司怎麼轉型?(參考數位相機淘汰柯達的歷史教訓)
- 抗衰老藥若成功,退休年齡要改到120歲?(日本已開始研究百歲工作社會模型)
歷史教訓:別用老眼光看新世界
那些年被低估的科技
- 1920年代物理學家說「重要發現都做完了」,結果量子力學徹底改寫認知(就像用望遠鏡發現新宇宙)
- 當初質疑電動車的人,現在特斯拉市值超傳統車企總和
- 調查顯示:超六成人認為「手機永遠替代不了相機」,現在每人每天拍照50張
普通人如何抓住機遇
未來十年的生存指南
- 學習「提問能力」比死記硬背重要(好問題能讓AI產出好答案)
- 關注能源與醫療的交叉領域(例如用核聚變技術研發癌症治療設備)
- 培養跨學科思維:懂點編程的醫生比純醫生更吃香
政府與企業的新考題
管理富足社會的智慧
- 該不該給全民發「基本收入」?(加拿大小鎮實驗顯示領錢的人更敢創業)
- 如何防止AI取代太多工作?(葡萄牙試行每週4天工作制平衡就業)
- 數據隱私保護:你的大腦信號會不會被黑客盜取?(已有實驗能從腦波圖猜出密碼)
重新定義「進步」
超越金錢的新價值標準
- 用「能源自由指數」替代GDP:衡量每個人能用多少清潔能源
- 「知識獲取速度」成為國力指標:比拚各國AI消化論文的速度
- 社區互助評分系統:區塊鏈記錄誰在幫鄰居修太陽能板